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篇
  免费   1篇
教育   186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6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党和政府的宗教工作应注意的问题是:掌握宗教信仰的特征,区别宗教与封建迷信的不同;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团结和教育宗教界人士;充分发挥爱国宗教团体的作用;加强党对宗教工作的领导;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  相似文献   
2.
文章主要阐述在历文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提出的宗教问题,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宗教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存在,认识宗教与迷信、邪教的区别,认识宗教与科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白莲教前身为白莲宗 ,属于佛教净土宗的一个支派。由于底层民众的政治需求、社会动荡时期宗教文化的整合以及教团组织形式的世俗化等诸多原因 ,白莲教的教义在元代由弥陀信仰衍变为弥勒信仰。弥勒净土信仰在白莲教中经历了从初步渗透、局部质变到成为信仰主流的过程 ,白莲教也因此附着上弥勒信仰的反叛特性 ,从而逐步由合法变为非法、由正统宗教变为民间秘密宗教。可见 ,宗教教义及其社会作用的改变 ,以及官方态度与政策的变化等 ,是正统宗教转变为民间秘密宗教甚至邪教的原因和路径。  相似文献   
4.
集周代社会诗歌文大成的《诗经》 ,既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光辉文学著作又是周代社会的一部百科全书。然而前人多从文学的角度去研究其价值 ,而很少涉及到它所反映的其他社会内容 ,例如周人的宗教哲学观等。从《诗经》的大量篇章中 ,论证周人宗教哲学观在《诗经》的表现并进而分析周人之宗教哲学与殷人宗教哲学的相承相因相革的关系 ,从而论述周人宗教哲学反映于《诗经》的内容 ,是周人对殷人宗教哲学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结合霍桑的《红字》来分析宗教与文学之间的密切关系,阐述了宗教对文学创作的影响:1.宗教探究的主题往往成为文学作品关心的话题;2.文学作品对宗教形象的借鉴与超越;3.文学作品的结构常常反映出宗教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6.
张承志的宗教情感来自于民族血脉和对伊斯兰坚忍不屈的感动。由于是在汉文化背景下长大的作家,他的初期创作受不同宗教思想的影响,经历了文化追寻后,找到了精神故乡皈依了伊斯兰。文学和宗教有许多共同之处,《心灵史》实现了文学和宗教的联姻。新时期的文学宗教热,表现了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文化思考。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先后制定并下发了《中共中央关于印发〈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的通知》(中发〔1982〕19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宗教工作若干问题的通知》(中发〔1991〕6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宗教工作的决定》(中发〔2002〕3号)三个文件。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进一步确立了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并将全面贯彻这一方针、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的内容写入党的政治报告和党章,标志着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认识不断深化,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九华山儒释道三教宗教文化的梳理分析,论述了作为主体的九华山佛教文化如何融通儒、道文化,从而形成九华山三教融通的特色宗教文化,并将其主要文化特色概括为:三教融通的宽容态度;三教融通的世俗性格;三教融通的地藏精神。  相似文献   
9.
成吉思汗礼遇丘处机反映了权力与宗教的互为需求关系。成吉思汗开放包容的宗教态度、纳贤意识、贵生心境和关注汉法是促成这一历史事件发生的关键因素。丘处机则适时对帝王的召请做出积极回应。双方都经历了利益考虑和情感取舍的过程。从二人际会可以看出: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皇权是宗教发展的巨大推动力量,宗教则有神化皇权、安抚民心和维护秩序等功能;但根本上宗教是依附性的,它不可能对权力产生更为深刻或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梁漱溟宗教观经历了从以佛教释宗教、以道德代宗教、以美育代宗教的嬗变;而冯友兰早年主张以诗歌释宗教,后来力主以哲学代宗教。他们都深入探讨了宗教的内涵,认为儒学非宗教。然而,他们的宗教观亦存在很大差异:在宗教思考方式上,梁漱溟重直觉,冯友兰重理性;在对宗教地位的认识上,梁漱溟认为宗教在人类文化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冯友兰认为哲学高于宗教;在对宗教的未来走向的认识上,梁漱溟前后观点并不一致,冯友兰则认为哲学在未来将取代宗教。他们对宗教的独特见解,对当下如何看待宗教仍可引为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